首页

鞋跟插马眼

时间:2025-05-25 16:29:24 作者:(神州写真)津门老洋楼焕新“活化” 延续城市记忆拓展文旅空间 浏览量:98442

  中新网烟台2月20日电(杨兵 杨胜武 徐盛世)锣鼓铿锵、花鼓翻舞、彩扇翩飞……看秧歌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娱乐活动之一,在山东烟台,一场接一场的海阳大秧歌表演为龙年新春再掀热潮。

图为海阳大秧歌表演。聂东磊 摄

  “乐大夫”手执甩子舞步灵动,走在秧歌队最前方;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十足;花鼓上下翻舞,激情澎湃;彩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锢漏匠与王大娘嬉笑打闹,俏皮扭动。

  海阳大秧歌从明代初期一路演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表演内容丰富,队伍结构严谨。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枪、彩旗、香盘等构成。其次是乐队,由大鼓、大锣、大钹、京镲、手锣等组成。接下来是舞队,一般有各类角色几十人,其中包括指挥者——乐大夫,集体表演者——花鼓、小嫚等,双人表演者——货郎与翠花、锢漏匠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等。

海阳大秧歌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聂东磊 摄

  “希望更多人喜爱上海阳大秧歌,一起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海阳市文化馆馆长冷平看来,大秧歌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记忆,凝聚着海阳人的智慧,经过几百年的世代创造、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展现海阳传统文化风貌的文化精品。

  据悉,海阳市将以秧歌贺年会等活动为契机,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开展采风研学活动,从历史文化、风格流派、教材建构、舞台创作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为繁荣发展海阳秧歌文化建言献策。

海阳大秧歌享誉海内外。聂东磊摄

  海阳大秧歌系民间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海阳大秧歌先后参加北京奥运会演出、上海世博会巡演、西安园艺博览会巡演、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新春汇演等国内外大型演出,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黄河里的石头会“说话” 内蒙古画师用黄河石讲爱的故事

9月28日举办的三周年庆·电音魔法嘉年华,通过科幻视觉元素、国潮赛博朋克风格,为乐迷们呈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异次元世界。生可乐、顽皮儿童、大火聚、蜉蝣之羽、AD去质器五大乐队带来三大主题音乐节,并邀请傲日其愣、信乐团惊喜亮相,助阵原城纪重装启幕。同时,此次嘉年华活动中,由央视春晚、上海迪士尼制作班底倾力打造的巨型蒸汽朋克木偶大马戏首次亮相南昌,为市民游客开启一场酷炫魔法绮梦。

“00后”老将舞动“国风轮滑” 跨界传播中国文化

从改革热度指数看,受反响度、文化领域改革热度值下降等影响,一季度改革热度指数环比略有下降,但同比上升。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

北京市2024年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年报开始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信息,10月共有113款国产网络游戏和15款进口网络游戏获得了版号。至此,2024年发放游戏版号达到1162款,数量已超过了过去4年的平均水平,为游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城平遥打造古村生态游 引客走出城门“入景来”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中日互为近邻,同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两国关系具有超越双边的重要意义。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和方向,坚守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强化江北新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严格长江及其洲岛岸线的开发利用,加强秦淮河、紫金山、老山、石臼湖等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好城镇组团间生态隔离和生态廊道,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需求,提升产业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结构,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预留,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乡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土地综合整治。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历代都城格局、明孝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严格地下文物埋藏区空间管控,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促进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